你是否有這樣的問題?
胃部疼痛
飯後腹脹
吃一點點就容易飽
噁心感
這些都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常見的症狀。
什麼是功能性消化不良?
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台灣常見的疾病,疾疾病盛行率為25%,也就是每四個人就有一人有這樣的毛病。常見的原因包含腸胃蠕動功能不佳、腸胃神經過度敏感。尤其是上班族工作壓力大、三餐不定時,長期下來腸胃就開始「鬧情緒」,出現上腹部疼痛、噁心、脹氣等不舒服的症狀。
如何診斷?
目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依靠臨床症狀評估,且排除掉實質結構的疾病。
依照Rome IV準則,患者在六個月前就有以下任何一種症狀,且符合以下一項至少三個月,即可被診斷為功能性腸胃消化不良。
每週超過三天出現:餐後腹脹、消化不良的情況。
每週超過三天出現:容易有飽足感,無法吃完正常份量的餐點。
每週超過三天出現:中上腹部疼痛。
每週超過三天出現:上腹部灼熱感。
對於症狀反覆的患者,可考慮檢驗是否有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。
使用上消化道內視鏡的時機為:
60歲以上的患者。
同時伴隨腸胃道出血表現,如血便、黑便、吐血等。
吞嚥困難。
體重減輕。
治療
依病人體質給予中藥治療,提升腸胃功能、幫忙腸胃蠕動。
除藥物的治療外,也要調整生活和飲食習慣。
日常生活保健
均衡飲食,攝取中醫平性食物,忌食用過量燥熱的食物。
三餐固定時間、避免吃消夜。
避免吸菸、飲酒、喝含咖啡因飲料、食用油炸食物、酸性食物及甜食。
穴位按壓
睡前按壓合谷和足三里,以每分鐘30下的和緩速度,深層按壓每個穴道一分鐘。
合谷:將拇指與食指併攏,此時在兩手指間會有肌肉攏起,於最高點處。
足三里:膝蓋骨外側凹陷處,往下四隻指頭處。
國峯醫師提醒,腸胃不適的患者,除了藥物治療外,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也是改善症狀的關鍵,有腸胃不適、腹脹、腹痛的患者,可至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求診,按我了解門診資訊
參考文獻
Drossman DA.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: History, Pathophysiology, Clinical Features and Rome IV. Gastroenterology. 2016.
Tominaga K, Arakawa T. Kampo medicines f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orders: a review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evidence and their future application.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. 2013;48(4):452-62.
Ho RST, Chung VCH, Wong CHL, Wu JCY, Wong SYS, Wu IXY. Acupuncture and related therapies used as add-on or alternative to prokinetics for functional dyspepsia: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network meta-analysis. Scientific reports. 2017;7(1):10320.
張伯臾,中醫內科學。知音出版社,2010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