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洪國峯中醫師

緊張就想跑廁所?中醫改善大腸激躁症

已更新:2020年3月11日



你是否有這樣的情形?

  • 腹脹、腹痛,壓力大或是緊張就加重症狀

  • 排便次數改變,有時候一天上三次,有時候一個禮拜只有兩次

  • 大便型態改變,有時候大便一顆顆像羊大便,有時候卻又拉水便

  • 有時候會覺得有排不乾淨的感覺

你可能有大腸激躁症(irritable bowel syndrome)。


什麼是大腸激躁症?


大腸激躁症,又稱腸過敏、腸躁症,是中醫門診常見的疾病。患者有肚子脹、排便不順、便祕的情況,有時候也會合併有頭痛、腰酸背痛等情況。根據台灣的統計,這類疾病的盛行率有23%,也就是說每四個人裡就有一個人被這個疾病所困擾。


大腸激躁症的成因


目前成因不明,比較主流的假說包括:腸道運動失調、腸道菌叢改變、神經失調、壓力等。


診斷標準


依照Rome IV準則,有一項主要症狀和兩項以上的合併症狀可診斷為大腸激躁症。

主要症狀:

  • 腹痛至少在六個月前開始,且在過去三個月內平均每周至少一天有復發性腹痛,伴隨以下合併症狀至少兩項。

合併症狀:

  1. 腹痛與排便有關。

  2. 有排便次數的改變。例如每天排便兩次變成每周排便兩次。

  3. 有排便型態的改變。例如從軟便、水便變成顆粒狀硬便。

中醫觀點


中醫認為大腸激躁症與情志因素有關,屬於肝的臟象。情志太過使得肝氣鬱滯或化火,進而影響脾胃的功能,出現腸胃不適、脹氣、排便頻率和型態改變的情況。

治療主要針對個人體質辨證論治後給予藥物,主要有益氣健脾、疏肝理氣、清肝瀉火等方式。


日常生活衛教

  1. 三餐定時定量,細嚼慢嚥。

  2. 保持心情平靜。

  3. 規律睡眠,適當運動。

穴位按壓

睡前按壓合谷和足三里,以每分鐘30下的和緩速度,深層按壓每個穴道一分鐘。

  • 合谷:將拇指與食指併攏,此時在兩手指間會有肌肉攏起,於最高點處。

  • 足三里:膝蓋骨外側凹陷處,往下四隻指頭處。

國峯醫師提醒,大腸激躁症除了藥物治療外,生活作息和飲食調整也是讓身體恢復健康的關鍵。有腹脹、腹痛、排便頻率和型態改變的患者,可至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求診,按我了解門診資訊

參考文獻

  1. Drossman DA, Hasler WL. Rome IV-Functional GI Disorders: Disorders of Gut-Brain Interaction. Gastroenterology. 2016;150(6):1257-61.

  2. Tominaga K, Arakawa T. Kampo medicines for gastrointestinal tract disorders: a review of 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evidence and their future application. J Gastroenterol. 2013;48(4):452-62.

bottom of page